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办案时是否可以调解?
我遇到一个事儿,涉及到一些纠纷。现在案子到了司法程序,不太清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办案过程中能不能进行调解。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调解,什么情况不能,所以来问问。
展开


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在办案时对于调解的适用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首先说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意味着在治安案件里,符合特定条件时公安机关是可以进行调解的,调解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情节不严重、由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违法行为。 接着看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对于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不过这里是刑事和解,和一般意义的调解有所区别,它主要是在特定轻微刑事案件中促进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以更妥善地解决纠纷。 最后是法院,法院在民事案件中调解是一种重要的结案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此外,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法院也可以对民事赔偿部分进行调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