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可以买卖吗?购买了小产权房该怎么办?


小产权房通常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办理相关证件,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所以也被称作“乡产权房”。 从法律层面来看,小产权房的买卖存在诸多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小产权房建设在集体土地上,其流转受到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小产权房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交易,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人员,包括城镇居民出售小产权房的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这种交易破坏了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秩序,损害了集体利益。 如果已经购买了小产权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 如果购买者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交易符合当地的相关规定和程序,那么该买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认可的。购买者可以继续使用该房屋,但要注意相关权益的维护,确保房屋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然而,如果购买者不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那么该买卖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在合同被认定无效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的处理规定,双方应互相返还财产。即卖房者应返还购房款,购房者应返还房屋。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涉及到房屋增值、装修损失等问题。对于房屋增值部分和装修损失,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公平原则,结合双方的过错程度等因素进行判决。例如,如果卖房者明知小产权房不能对外出售仍进行交易,其过错程度可能较大,需要对购房者的损失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此外,购买小产权房还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小产权房无法办理合法的产权证书,购房者不能拥有完整的产权,在房屋拆迁、继承、转让等方面会遇到障碍;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规划和审批,房屋质量、配套设施等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在购房时,一定要谨慎考虑,尽量选择产权明晰、合法合规的房屋,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