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赡养老人案能否胜诉?


二审赡养老人案是否能胜诉,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以下为你详细解答: 首先,要明确赡养老人是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这意味着,从法律层面来讲,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是明确且必须履行的。 其次,二审的胜负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方面是证据是否充分。如果在二审中,主张赡养权利的一方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比如老人生活困难、医疗费用高昂、自己无力承担等相关证据,证明老人确实需要赡养和照顾,那么胜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例如,老人患有严重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专人护理,而子女却未支付相应费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病历、医疗费用清单等都可以作为有力证据。另一方面,一审判决是否合理也会影响二审结果。如果一审法院在判决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当地生活水平、老人的实际需求以及子女的经济状况等因素,作出了合理且适当的判决,二审法院通常会维持原判。例如,在一些案例中,一审法院根据老人的生活成本和子女的收入情况,合理确定了赡养费的数额,二审法院在审查后认为一审判决并无不当,就会维持原判。 再者,二审中是否有新的证据或情况出现也很关键。如果上诉方在二审中提交了新的证据,比如自己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确实无力承担一审判决的赡养费用等,法院会根据新证据重新审视案件。例如,子女因失业、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经济困难,无法按照一审判决支付赡养费,并且能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法院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判决进行调整。 总之,二审赡养老人案的胜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