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有精神病女方可以提出离婚吗?父母遗产在夫妻离婚时该怎么分?


首先来说男方有精神病女方是否可以提出离婚的问题。女方是可以提出离婚的。 如果男方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其精神正常的时候,女方可以与其协商离婚。双方就离婚相关事宜达成一致后,共同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要是男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女方想要离婚就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法院会先确定男方的法定代理人,一般为其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然后审查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若有证据表明双方感情破裂,比如男方的精神病严重影响夫妻生活且无法治愈等情况,法院可能会判决准予离婚。而且在财产分割等方面,法院也会适当考虑男方的状况进行合理分配。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 接下来谈父母遗产在夫妻离婚时的分割问题。 如果父母在去世时明确表示遗产只归女方一方所有,比如通过遗嘱明确写明某套房产由女方个人继承,那么这套房产就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参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这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要是父母没有明确表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女方继承的父母遗产,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由双方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相关概念: 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是指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