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了缓刑就可以回去正常工作吗?


在探讨判了缓刑是否能回去正常工作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首先,了解一下缓刑的概念。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给罪犯一个考验期,在这个期间如果遵守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那么判了缓刑后能否回去正常工作呢?这要分情况来看。对于非国有企业,也就是民营企业等单位,单位有自主的用人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里的“可以”意味着单位有选择权,它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选择继续留用员工。所以,在非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被判缓刑后,单位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辞退员工,但不是一定会辞退。而对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情况相对严格一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规定,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予以开除。如果是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这表明公职人员被判缓刑后,大概率会面临开除公职的处分,但也存在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保留公职。此外,即使可以回去工作,在缓刑考验期内,罪犯还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这些规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和生活,比如外出工作可能需要经过批准等。综上所述,判了缓刑后不一定能回去正常工作,具体情况要根据工作单位的性质以及单位的决定来确定,同时还要遵守缓刑期间的各项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