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违约金的特征有哪些?
约定违约金是指由双方当事人对违约金的适用和比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约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特征:
首先,约定违约金具有从属性。它是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的,主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时,约定违约金条款也随之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例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如果这份买卖合同因为违反法律法规而被认定无效,那么其中约定的违约金条款也会失去效力。这一特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效力的相关规定,合同的从属性条款依赖于主合同的效力状态。
其次,约定违约金具有约定性。这是约定违约金的本质特征,它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自由约定的,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的性质、履行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损失等因素,自行确定违约金的数额或者计算方法。比如,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双方可以约定如果承租人提前退租,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具体金额由双方协商确定。这体现了《民法典》中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约定合同内容。
再者,约定违约金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双重属性。一般情况下,约定违约金主要是为了弥补守约方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具有补偿性。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时,违约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时,守约方可以请求人民法 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违约行为没有给守约方造成实际损失,违约方也需要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这就体现了约定违约金的惩罚性。《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对此有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最后,约定违约金具有相对性。它只对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不受该违约金条款的约束。例如,甲和乙签订的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丙不是该合同的当事人,那么丙就不受这份合同中违约金条款的约束。这遵循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仅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
总之,了解约定违约金的这些特征,有助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合理约定违约金条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