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证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我国公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证具有法定性。这体现在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设立公证机构需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颁发公证机构执业证书。公证员也需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并在公证机构实习二年以上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并在公证机构实习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才能担任。这确保了公证活动是在严格的法律框架下开展的。
其次,公证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机构在进行公证时,要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比如在办理房产赠与公证时,公证员会核实赠与人是否对房产拥有合法的所有权,赠与行为是否是赠与人的真实意愿等。《公证法》明确规定,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如果公证事项不真实或不合法,公证机构将不予办理公证。
再者,公证具有证明力。公证书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在民事诉讼中,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例如在借贷纠纷中 ,经过公证的借条比一般的借条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法院通常会直接采信公证书所证明的内容。
另外,公证具有权威性。公证机构是代表国家行使证明权的机构,其出具的公证书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在国际交往中,公证书常常被用于证明当事人的身份、资格、经历等事项,为当事人在国外从事民事、经济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公证具有非诉讼性。公证是一种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它通过对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的证明,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与诉讼相比,公证更加注重事前的审查和规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事人之间因权利义务不明确而产生纠纷。比如在签订合同前办理公证,可以对合同的条款进行审查和完善,使合同更加合法、合理,从而减少日后发生纠纷的可能性。
总之,我国公证的这些特征使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离婚时有房贷的房 子归一方该怎么办?
骑电动车人靠右直行,小车突然出现导致电动车人摔倒,小车有责任吗?
信用卡逾期4个月还不上,究竟会带来哪些后果呢?
医疗事故进行鉴定要怎么走程序?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一起下判决?
营转非车辆的北斗该怎么办?
公司扣上个月工资是否违法?
公司没有给员工买社保该如何赔偿?
司法局评估后一定会判缓刑吗?
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合伙制企业是否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个体经营户发票专用章如何办理?
放火罪中主从犯如何判刑?
肇事者全责且保险全保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小包工头跑了老板不发工资,如何快速要求老板发下来?
丢失身份证后应该怎么做?
逃债跑路是否有用?
哪些财产和权利不可以被继承?
猥亵儿童会被判多少年?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