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出口骗税主要有哪些特点?


出口骗税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当前出口骗税的主要特点。 一是手段智能化、隐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骗税分子越来越多地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骗税。他们通过虚拟交易、篡改数据、伪造单证等方式,制造虚假的出口业务,使得骗税行为更加难以察觉。例如,利用网络技术虚拟出口交易,伪造物流信息和资金流,使整个骗税链条看似完整无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属于违法行为。这种智能化、隐蔽化的手段增加了税务机关查处的难度。 二是团伙化作案趋势明显。出口骗税往往涉及多个环节,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参与。因此,骗税分子通常会组成团伙,分工协作,共同实施骗税行为。这些团伙成员之间相互勾结,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犯罪网络。他们有的负责伪造出口单证,有的负责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负责资金流转,各个环节紧密配合。这种团伙化作案方式使得骗税规模更大,危害更严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团伙犯罪,将依法从严惩处。 三是行业性特征突出。出口骗税案件在一些特定行业中较为集中,如服装、电子产品、家具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具有出口量大、退税率高的特点,容易成为骗税分子的目标。骗税分子利用这些行业的特点,虚构出口业务,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同时,这些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的企业众多,也为骗税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税务部门会对这些行业进行重点监管,加强对出口退税的审核。 四是与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相互交织。出口骗税往往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走私、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相互关联。骗税分子为了获取更多的非法利益,会与其他犯罪分子勾结,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例如,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增加出口货物的成本,从而骗取更多的出口退税款;通过走私手段将货物运出境外,然后伪造出口报关单骗取退税;通过洗钱将骗税所得合法化。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犯罪生态系统。对于这种情况,司法机关将进行全面打击,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总之,出口骗税的这些特点给国家税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税务、海关等部门将不断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国家税收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和个人也应当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