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参与交通有哪些特点?
我平常出行经常走路,但是感觉在路上有时候很容易和车辆或者其他行人发 生一些小摩擦。我就想了解下,从法律层面来看,行人参与交通到底有哪些特点呢?这些特点会不会影响到行人在路上的权益和责任之类的。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行人参与交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是行动灵活性。行人不像车辆那样受限于道路和轨道,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行走路线,随时改变方向和速度。这是行人行动上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法律角度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了行人在人行道等合理区域行走的权利。比如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处,行人在绿灯亮起时,就有权利安全通过马路,车辆必须礼让行人。
其次是交通弱势性。行人相较于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在交通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行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严重伤害。基于此,法律也对行人进行了更多的保护。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一方通常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行人存在故意碰撞机动车等情形。例如,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机动车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应当避让。
再者是行为随意性。部分行人可能会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比如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等。然而,法律对行人的行为也有规范要求。《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如果行人违反这些规定,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