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机动车驾驶人醉驾是否入档案?醉酒驾驶案件办理的规定具体包括什么?


关于我国机动车驾驶人醉驾是否入档案以及醉酒驾驶案件办理规定的相关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机动车驾驶人醉驾是会入档案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刑事犯罪,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旦被认定为醉驾并经法院判决,就会留下犯罪记录,此档案终生不能消除。 其次,醉酒驾驶案件办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认定标准: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为醉酒驾车。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对于有醉驾嫌疑的司机必须进行抽血取证,吹气检测不纳入醉驾鉴定,酒精监测仪器数据仅是前期判断醉驾的方法,最终要通过对嫌疑人体内酒精含量的比对作出鉴定结论。 2. 处罚措施: -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 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3. 从轻处理情节:对于醉驾情节较轻的犯罪,比如醉酒程度较低,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投案自首的,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的,可以从宽处理,该判缓刑的可以依法判处缓刑。例如,挪动车位型(为挪动车位剐擦别人车辆或碰撞消防栓等)、救治病人型(为送生病家人去医院急诊等)等情况,在符合条件时可能会从轻处理。 总之,醉驾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