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如果醉驾了该怎么办?法定有效的醉驾证据主要有哪些?


喝酒后如果醉驾了,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处理,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应对措施 - **积极配合检查**:如果遇到交警检查,要保持冷静,配合交警的指挥。例如,按照要求停车、出示证件等,不要试图逃避或者抗拒检查,否则可能会加重处罚。 - **接受相应处罚**:一旦被认定为醉驾,要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处罚。处罚包括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同时,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比如,醉酒驾驶机动车的,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重新取得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 醉驾的认定标准 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认定为醉酒驾车。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 - 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吹气检测不纳入醉驾鉴定,按照刑事案件取证的标准,对于有醉驾嫌疑的司机必须进行抽血取证。 ### 法定有效的醉驾证据 - **血液酒精含量检测结果**:这是认定醉驾最直接、最关键的证据。通过对驾驶人血液进行检测,得出其中的酒精含量,若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即可认定为醉驾。例如,交警将驾驶人带到医院或指定的检测机构进行抽血,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分析,出具的检测报告就是重要的证据。 - **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结果**:呼气式酒精检测仪可以初步检测驾驶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虽然它不能作为最终的定罪证据,但可以作为判断驾驶人是否涉嫌醉驾的重要参考。如果呼气检测结果显示酒精含量超标,交警会进一步采取抽血检测等措施。 - **现场勘查笔录和证人证言**:交警在查处醉驾案件时,会对现场情况进行勘查,制作勘查笔录,记录事故现场的状况、车辆行驶轨迹、驾驶人的状态等信息。此外,现场的目击证人的证言也可以作为辅助证据,证明驾驶人当时是否存在醉驾的嫌疑。比如,证人看到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行为异常,如车辆行驶不稳、频繁变道等。 ###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