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的危害有哪些?一般醉驾证据不足具体包括哪些情况?


醉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自身而言,醉驾会严重影响驾驶者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操作能力,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给自己带来身体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若因醉驾构成犯罪,还会面临刑事处罚,留下犯罪记录,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出国等。例如,用人单位若有相关规定,可辞退醉驾员工;醉驾者也无法通过司法考试或进入某些国家单位工作。 对他人来说,醉驾者在道路上行驶就如同“不定时炸弹”,可能会伤害到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无辜的行人、乘客和其他车辆驾驶者带来灾难。 从社会层面看,醉驾行为严重威胁公共交通安全,增加了社会的管理成本和安全隐患,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于醉驾证据不足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关键在于无法证实驾驶者体内的酒精浓度大于或等于80mg/100ml。因为根据相关标准,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若不能证明达到此标准,就不能认定为醉驾。 其次,在证据的收集和认定过程中,如果存在采血、送检、检验等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使得核心证据如《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以及证明检材来源的《血样提取登记表》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被破坏,也可能导致醉驾证据不足。例如,采血过程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血样受到污染;送检不及时,导致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发生变化等。 最后,从法律程序和证据规则的角度来看,如果证明构成醉驾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也不能认定醉驾。按照《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等条件。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如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佐证,就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