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发行制度近十年有怎样的历程?


股票发行制度是指发行人在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程序化的规范。它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关乎着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近十年来,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经历了显著的变革与发展,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其历程。 早期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以审批制为主。审批制下,企业发行股票需要经过严格的行政审核,由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规模、业绩、产业方向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和批准。这种制度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有助于筛选优质企业,保障市场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行政干预过多,市场的自主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逐渐向核准制过渡。核准制要求发行人在发行股票时,不仅要公开披露与发行证券有关的信息,符合《公司法》和《证券法》所规定的条件,而且必须符合证券监管机构制定的各项发行条件。监管机构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股票发行申请。核准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标准的透明度,加强了对投资者的保护,但依然存在审核时间长、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 近年来,注册制改革成为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重要方向。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机构只对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进行形式审查,不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和盈利能力。企业只要满足基本的发行条件并充分披露信息,就可以发行股票。2019年,科创板率先试点注册制,2020年创业板也实施注册制改革。注册制的推行,提高了发行效率,增强了市场的包容性,为更多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也为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2019年修订的《证券法》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度,明确了注册制的法律地位,为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从审批制、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转变,这一历程体现了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将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