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竞业限制有哪些相关法条?
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通俗来讲,就是劳动者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能到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工作,也不能自己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领域的重要法律,其中对竞业限制有明确规定。该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这一条款明确了竞业限制的基本框架,一方面赋予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权利,以保护其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也规定了用人单位在竞业限制期间有支付经济补偿的义务,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能就无需再遵守竞业限制约定。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还规定了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 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这一规定对竞业限制的人员范围进行了限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要受到竞业限制约束,避免了用人单位滥用竞业限制条款。而且对竞业限制的期限做了上限规定,即最长不得超过两年,保障了劳动者在合理期限后能够自由选择就业。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也对竞业限制做了进一步的规定。该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这一司法解释解决了实践中竞业限制协议未约定经济补偿的问题,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总的来说,我国关于竞业限制的法律规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既保护了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竞争优势,也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学位房虚假宣传是否违法?
房企虚假宣传时,购房者该如何维权?
职工工伤赔偿究竟应该怎样分配?
微信男扮女骗别人1000元算不算犯法?
借款合同可以不约定期限吗?
醉驾无事故开庭多久能结束?
没有任何联系方式被骗了该怎么追回损失?
办房产证需要什么手续,费用是多少?
办理退休时显示社保卡注销怎么办?
离婚娃儿判给男方后女方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古董交易需要交多少税?
侵占公款不退赔会怎么量刑?
专利受理通知书需要多久能拿到?
个人承包所得的收益是否可以继承?
老人赡养费法律规定的最低标准是多少?
婚外情如何取证,哪些证据能得到法庭证实?
罪犯自首是否有时间限制?
合同期内辞退员工是否会被判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
淘宝刷单被骗该如何处理?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