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员在哪些情形下需要回避?
我最近涉及一个仲裁案件,担心仲裁员可能存在影响公正裁决的情况。我想知道,依据法律规定,仲裁员在哪些具体情形下是需要回避的呢?我希望能清楚这些情况,以保障自己在仲裁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展开


在仲裁活动里,仲裁员回避制度是保障仲裁公正、公平的重要措施。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仲裁员需要回避的情形。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仲裁员如果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就必须回避。这里所说的近亲属,通常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假如仲裁员和当事人存在这样的亲属关系,就很可能因为亲情因素而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判断。 其次,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仲裁员也需要回避。所谓利害关系,就是说案件的裁决结果可能会对仲裁员的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仲裁员可能在经济利益、商业利益等方面与案件存在关联,这种情况下就难以保证其能够公正地审理案件。 再者,如果仲裁员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也应当回避。这里的“其他关系”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存在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业务合作关系等。只要这些关系可能使仲裁员在裁决时不能保持中立和公正,就符合回避条件。 最后,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仲裁员必须回避。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仲裁的公正性原则,可能导致仲裁员在审理案件时偏袒一方当事人,从而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当出现上述情形时,当事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根据《仲裁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仲裁员是否回避,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总之,仲裁员回避制度是为了确保仲裁过程的公正、公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如果发现仲裁员存在需要回避的情形,应当及时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提出回避申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