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会使用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它是一种专门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特殊刑罚。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哪些情况下会使用驱逐出境。 首先,从适用对象来看,驱逐出境只适用于不具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的人。这是因为驱逐出境的目的是将违法犯罪的外国人从中国境内排除出去,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 从适用的法律依据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这意味着,在外国人犯罪的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决定是否对其适用驱逐出境。 那么,在哪些具体情形下会使用驱逐出境呢?一般来说,当外国人实施了危害我国国家安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进行恐怖活动、从事严重经济犯罪等行为,且情节较为严重时,可能会被适用驱逐出境。例如,一些外国人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危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这种情况下,法院就可能会根据法律规定,对其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情形的,可以处限期出境。外国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可以处驱逐出境。公安部的处罚决定为最终决定。”这表明,即使外国人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但如果违反了我国的出境入境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也可能会被驱逐出境。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意味着驱逐出境并不是必须要适用的刑罚。法院会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犯罪人的情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适用驱逐出境,以及是独立适用还是附加适用。如果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在判决确定后执行;如果附加适用,在主刑执行完毕后执行。 总之,驱逐出境的适用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的,它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