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年龄划分标准是什么?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发现不同年龄段好像在法律上有不同的规定。我想了解一下,咱们国家对于民事年龄是怎么划分的,每个年龄段在法律上都有啥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呢?
展开


在我国,民事年龄划分有着明确的标准,这对于判断一个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至关重要。所谓民事行为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来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首先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他们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不能自己去签订合同、买卖东西等。他们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其民事行为通常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也就是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来代理实施。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独立实施一些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接受赠与,别人送给他礼物,他是可以合法接受的;或者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像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个文具等。但是,如果要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就需要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在法律上也能够独立进行各类民事活动。相关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