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国有环境资源损害的民事赔偿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了解一些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知识时,对国有环境资源损害的民事赔偿不太清楚。想知道当国有环境资源受到损害时,在民事赔偿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定,赔偿的主体、范围、方式这些是怎么界定的,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环境赔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国有环境资源损害的民事赔偿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民事法律责任的重要问题。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国有环境资源的概念。国有环境资源是指归国家所有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像土地、森林、水流、矿产等。这些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当国有环境资源受到损害时,就涉及到民事赔偿问题。在我国,相关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一些专门的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作出了规定,明确了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他人”也包括国家对国有环境资源所享有的权益。 关于赔偿主体,一般是造成国有环境资源损害的单位或个人。比如,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导致河流污染,那么该企业就是赔偿主体。在确定赔偿主体时,需要依据“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赔偿”的原则。也就是说,实施了损害国有环境资源行为的主体,要对其行为负责并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方面,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国有环境资源本身的损害,例如森林被砍伐导致的林木损失、矿产被非法开采造成的资源减少等。间接损失则是因国有环境资源损害而引发的其他损失,像因河流污染导致渔业减产、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此外,还可能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即对受损的国有环境资源进行修复所需的费用。 赔偿方式主要有金钱赔偿和恢复原状。金钱赔偿是最常见的方式,侵权人按照评估确定的赔偿金额向国家支付赔偿款。恢复原状则是要求侵权人采取措施,使受损的国有环境资源恢复到损害发生前的状态。如果侵权人不具备恢复原状的能力或条件,也可以由相关部门组织修复,费用由侵权人承担。 在实践中,当发现国有环境资源受到损害时,国家会通过一定的程序来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一般是由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进行调查、评估和索赔。例如,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确定损害程度和赔偿金额,然后向侵权人提出赔偿要求。如果侵权人拒绝赔偿,国家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总之,国有环境资源损害的民事赔偿是保障国家环境资源权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制度。通过明确赔偿主体、范围和方式,能够有效地遏制对国有环境资源的损害行为,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