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离婚流程是怎样的?


民事诉讼离婚也就是诉讼离婚,是夫妻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求,由法院审理判决是否准予离婚的方式。其流程如下: 首先是起诉立案。要先确定管辖法院,一般是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即被告户籍地基层法院。要是被告在某地居住满一年以上(有居住证等证明),可在被告现居住地法院起诉;存在特定情形,还能在原告所在地起诉 。确定好法院后,准备立案材料,通常有原告的结婚证、身份证、子女出生证明或户口本、起诉状、律师授权手续等 。准备好材料后,可以到法院窗口递交、邮寄立案,或者通过线上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行立案。 接着是调解阶段。法院收案后会先将案件分到调解庭或调解团队。调解是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调解员联系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会出具调解书(若双方和好则不出具);若调解不成功,就会转入审判庭。 最后是审判阶段。在此之前要准备证据目录和证据材料,证据材料主要包括证明离婚事实、财产事实、有利于争夺抚养权的事实这三大类。庭审时,法官先强调开庭纪律,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接着询问双方基本信息,原告陈述诉讼请求,被告发表答辩意见,之后法官还会围绕双方婚姻相关问题进行询问,然后要求双方举证,有的法官会归纳争议焦点让双方发表意见,最后双方做最后陈述,法官宣布闭庭,双方看笔录确认后签字,等待判决。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起诉、立案等相关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 相关概念: 管辖法院:就是有权受理这个离婚案件的法院。 诉讼请求:是原告向法院提出的希望得到的判决内容,比如判决离婚、孩子抚养权归属、财产分割方式等。 答辩意见: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所发表的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