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需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


合同欺诈是指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一方故意隐瞒真相或提供虚假情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合同。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在签合同的时候耍心眼儿,让对方稀里糊涂地签了合同。 从法律上来说,合同欺诈涉及的民事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合同可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意味着,如果您是受欺诈方,您可以通过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让这份因为欺诈而签订的合同失去效力。一旦合同被撤销,就相当于这份合同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其次是返还财产。如果合同被撤销,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也就是说,欺诈方通过合同拿到您的东西或者钱,要还给您。要是东西没办法原样还回来,比如已经用坏或者消耗掉了,那就得按照东西的价值给您赔钱。 再者是赔偿损失。同样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在合同欺诈里,欺诈方就是有过错的一方。因为对方的欺诈行为,您可能遭受了经济损失,比如为了履行合同做准备花了钱,或者因为合同欺诈错过了其他赚钱的机会等。这些损失欺诈方都要进行赔偿。 另外,如果欺诈方的行为构成违约,还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比如合同约定了交货时间,欺诈方故意拖延不交货,就构成了违约,您可以要求对方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总之,当遭遇合同欺诈时,您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合同文本、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先尝试和欺诈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就可以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仲裁,让法律来保护您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