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事诉讼中哪些程序是一审终审?


在2024年的民事诉讼中,有多种程序是一审终审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小额诉讼程序。小额诉讼程序是专门为了快速解决一些涉及金额较小的民事纠纷而设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以下的,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实行一审终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的民事案件,标的额超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但在二倍以下的,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这意味着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不管是法院依职权适用还是当事人约定适用,案件都将一审终审,这样可以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是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审判机关,它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也就是一审终审。这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处于我国审判体系的顶端,其审判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极高,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具有终局性。 此外,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也是一审终审。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比如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等。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催促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法律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则是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告知并催促不明确的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限内申报权利,到期无人申报权利的,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这些程序适用一审终审,是因为它们各自有着特殊的性质和目的,更注重程序的简便和高效。 总的来说,这些一审终审的程序在民事诉讼中都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当事人需要根据自己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一审终审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