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中发现刑事相关情况是如何规定的?
我最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遇到个状况。在进行民事诉讼时,突然感觉对方的行为好像涉及刑事犯罪。我不太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处理,也不了解民事诉讼法对于这种发现刑事相关情况是怎么规定的,想知道具体规定内容以及我该采取什么行动。
展开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刑事相关事宜,也就是当有迹象或证据表明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时,是有相应处理规定和程序的。 一般来说,处理原则多是“先刑后民”。 如果是刑事自诉案件:若当事人没有控诉被告,那么还是按照民事案件审理民事请求;要是原告想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并提出诉讼请求,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案件移送刑事庭审理。 如果是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要是发现案件实体内容有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时,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并将发现的情况或线索及时移送具有侦查权的侦查机关。 具体而言,当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发现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实涉嫌刑事犯罪,有不同处理方式: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若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判断,当事人之间构成民事法律关系,且不影响民事案件审理的,民事案件可继续审理;若审理中发现涉嫌犯罪,且该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确认的事实将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的性质、效力、责任承担的,法院应裁定中止审理,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若审理中发现涉嫌犯罪,且不构成民事责任承担的,比如发现案外人涉嫌盗用、私刻单位公章从事诈骗的行为,作为民事被告的单位没有过错,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合同当事人之间不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法院应全案移送。 相关概念: 先刑后民:意思是在处理民事和刑事交叉的案件时,通常优先处理刑事案件,再处理民事案件 。 刑事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案件。 公诉案件:是指由各级检察机关依照法律相关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