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有哪些分类?


环境侵权指因人为活动致使环境发生污染或破坏,从而对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以下是常见的环境侵权分类。 首先是大气污染侵权。大气污染侵权就是向大气中排放有害物质,导致大气质量下降,进而损害他人权益。比如工厂大量排放废气,其中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会引发周边居民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否则就可能构成侵权。一旦造成他人损害,侵权人要承担赔偿等法律责任。 其次是水污染侵权。水污染侵权是指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的正常使用功能。像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河流中的水生生物死亡,周边居民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等。如果造成水污染侵权,侵权人需依法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等责任。 再者是土壤污染侵权。土壤污染侵权主要是指因人为因素导致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超出土壤自净能力,从而影响土壤生态功能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如,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因土壤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污染者承担侵权责任。 还有噪声污染侵权。噪声污染侵权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比如建筑施工单位在禁止施工的时间段内进行高噪声作业,影响周边居民休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受到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此外,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侵权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侵权是指因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堆积等行为,对环境和他人权益造成损害。比如垃圾处理场随意堆放垃圾,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垃圾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相关法律对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处理等都有明确规定,违反规定造成侵权的,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