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款付款管理和应收账款的成本是怎样规定的?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收款付款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的成本涉及多方面的法律规定和财务准则。下面将分别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是收款付款管理。在我国,《民法典》是规范市场交易中收款付款行为的基本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意味着在收款付款管理中,交易双方应当依据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进行款项的收付。例如,如果合同约定买方应在货物交付后的 30 天内支付货款,那么买方就有义务在这个期限内完成付款。若买方未按照约定付款,就构成违约,卖方有权要求买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逾期利息等。 此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也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企业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在收款付款管理中,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确保每一笔款项的收付都经过合法、合规的审批。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台账,对每一笔款项的收付进行详细记录,以便于进行财务核算和审计。 接下来是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成本主要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由于将资金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而放弃的其他投资收益。例如,企业原本可以将这笔资金用于购买债券,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但由于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就失去了这部分收益。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变动成本率 × 资金成本率。 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调查客户信用状况的费用、收账费用等。企业为了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这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时,在应收账款到期后,企业还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收账,这些费用都属于管理成本。 坏账成本是指由于客户无法偿还应收账款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应当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坏账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 总之,企业在进行收款付款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时,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财务准则,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