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购房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在购房过程中,了解常见的购房合同无效情形至关重要,这能有效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购房合同无效情形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就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比如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购房合同,从法律上来说是不具有效力的。 其次,双方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简单来讲,就是双方签订合同并不是基于真实的购房意愿,可能是为了其他目的而虚假签订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为了骗取银行贷款而虚假签订购房合同,这种合同就是无效的。 再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购房合同无效。这里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明确规定必须遵守的规定。比如,购买的房屋是违法建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法建筑是不能进行合法交易的,那么基于此签订的购房合同就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另外,违背公序良俗的购房合同无效。公序良俗就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购房合同的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基本道德准则,那么合同也是无效的。比如,合同中约定的购房用途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样的合同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最后,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购房合同无效。当买卖双方为了谋取私利,故意勾结起来,损害了第三人的利益时,所签订的购房合同就是无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例如,卖家和买家串通,故意压低房屋价格,损害了房屋共有人的利益,这种合同就是无效的。 总之,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一定要仔细审查合同内容,避免陷入无效合同的风险。如果对合同的有效性存在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