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破产清算时欠付员工的工资怎么办?


当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且欠付员工工资时,员工的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处理办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破产清算是指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后,由法院组织清算组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理、评估、处理和分配的过程。而工资是员工通过劳动获得的报酬,是员工维持生活的基本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 这意味着,员工的工资在破产财产分配中处于优先受偿的地位。也就是说,在支付完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首先要支付员工的工资等相关费用。 员工在面对公司破产清算欠付工资的情况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步,员工要及时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时,需要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数额的证据。一般来说,破产管理人会对员工申报的债权进行审核,核实无误后会将其列入破产债权清单。 如果员工对破产管理人的债权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作出公正的判决。 此外,员工还可以关注破产财产的清算和分配情况。破产管理人会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该方案需要经过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法院裁定认可。员工可以通过债权人会议等途径了解方案的具体内容,确保自己的工资能够得到合理的清偿。 总之,公司破产清算时欠付员工工资,员工无需过度担忧。法律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保护,只要按照法定程序主张自己的权利,就有很大的机会拿到被欠的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