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死亡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酒后死亡的赔偿标准涉及多个方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 -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例如,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万元,若死者年龄为50周岁,则死亡赔偿金为5万×20 = 100万元;若死者年龄为70周岁,则死亡赔偿金为5万×(20 - (70 - 60))= 50万元。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 -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比如,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那么丧葬费就是8000×6 = 48000元。 -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 **共同饮酒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 **明知对方不能饮酒仍劝酒**:如果明知醉酒人不能饮酒,在喝酒的情况下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伤残、死亡的,劝酒者需承担较大责任。例如,明知对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仍极力劝酒,导致对方病发死亡,劝酒者就要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 **未履行安全注意义务**:共同饮酒人之间有安全注意义务,如提醒、劝阻、通知义务以及帮扶、照顾、护送义务。在共同饮酒时发现共饮人出现酗酒、醉酒、神志不清或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当立即提醒、劝阻或及时送往就医并及时通知其亲友;对于那些醉酒可能会危及其自身安全的共饮人应当相互关照,给予最大限度的帮扶,应当亲自照顾或安全送达交由其亲友照顾,并妥善管理其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若未履行这些义务导致他人酒后死亡,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赔偿标准和责任认定可能因案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若涉及相关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