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喝酒死亡他人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在因喝酒导致死亡的事件中,判断他人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以及赔偿标准,要先看他人有无过错行为。如果他人存在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情况,那么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若一起喝酒的人存在上述过错行为,就侵害了死者的生命健康权,需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赔偿标准通常涵盖多个方面。首先是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这是用于办理死者丧葬事宜的费用。 其次是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这是对死者家属因死者死亡导致的未来收入损失等的补偿。 此外,如果死者生前还有被扶养人,比如未成年子女、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父母等,还需要赔偿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实际赔偿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各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具体的赔偿比例。比如,若死者自身存在一定的过错,如明知自己身体不适还过度饮酒等,那么死者自己也可能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相应地就会减轻一起喝酒的其他人的赔偿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