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已知犯下刑事案件后瞒报、拒报、虚假上报会怎样?

我知道有人犯了刑事案件,但是不确定要不要如实上报。我担心如实上报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可又怕瞒报、拒报或者虚假上报会有法律后果。所以想了解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瞒报、拒报、虚假上报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呢?
展开 view-more
  • #刑事报告责任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首先,我们来分别看看瞒报、拒报、虚假上报刑事案件这几种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瞒报刑事案件,通常指的是明明知道有犯罪行为发生,却故意不向有关部门报告。这种行为可能会阻碍司法机关及时发现和处理犯罪,影响对犯罪的打击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虽然单纯的瞒报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包庇罪的构成要件,但如果因为瞒报导致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也可能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拒报,也就是拒绝向有关部门报告已知的刑事案件。公民有向司法机关报告犯罪行为的义务,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的需要。如果拒绝报告,可能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该法第六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虽然这里主要针对的是影响行政执法机关办案的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不配合司法调查等行为的规制。 虚假上报刑事案件,是指故意提供与事实不符的案件信息。这不仅会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浪费司法资源,还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所以,虚假上报可能会构成诬告陷害罪。 综上所述,无论是瞒报、拒报还是虚假上报刑事案件,都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公民发现刑事案件后应及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