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违法建筑的概念及其情形是什么?


农村违法建筑是指在农村规划区范围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相关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以及违反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而建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从法律规定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这明确了农村建设需要遵循规划许可制度。 农村违法建筑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未取得相关审批手续进行建设。比如农民想在自家宅基地以外的土地上盖房子,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就直接动工,这就属于典型的未批先建。因为农村土地的使用和建设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只有获得许可后才能合法建设。 其二,违反规划许可内容建设。即使取得了建设规划许可,但没有按照许可规定的位置、面积、层数等进行建设,也属于违法建筑。例如,规划许可只允许建两层小楼,但实际建了三层,超出规划许可的部分就是违法建筑。这是因为规划许可是根据当地的整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等情况制定的,随意改变会影响农村的整体布局和发展。 其三,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农村的农用地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如果在农用地上建设住宅、厂房等非农业设施,而没有经过合法的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就构成违法建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其四,临时建筑逾期未拆除。有些情况下,为了临时的生产生活需要,会建设一些临时建筑,但这些临时建筑是有使用期限的。如果超过规定期限没有拆除,也会被认定为违法建筑。 总之,农村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合法的审批手续,并按照规定进行建设,否则就可能面临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并被依法处理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