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诽谤罪是一种侵犯公民名誉权的犯罪行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构成条件。 首先,在客体方面,诽谤罪侵犯的是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权就好比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名声’,是社会对我们的品德、声望、才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这说明法律是保护我们的名誉不被非法侵犯的。 其次,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这里的‘捏造’就是无中生有,凭空编造虚假的事情;‘散布’则是将捏造的虚假事实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比如,故意编造某人有违法犯罪行为并在网络上大肆宣扬。而且,这种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根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都属于情节严重。 再次,主体方面,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也就是只要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一般来说,年满十六周岁且精神正常的人实施了诽谤行为,就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最后,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并且具有贬损他人名誉的目的。如果只是因为过失或者无意传播了虚假信息,并不构成诽谤罪。例如,某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发了一条虚假消息,但他并没有故意去损害他人名誉的想法,这种情况就不构成诽谤罪。 总之,要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方面的构成条件。如果您认为自己遭遇了可能构成诽谤罪的行为,建议及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