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构成的条件是什么?


诈骗罪,简单来说就是以欺骗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下面从四个方面给你详细说说它的构成条件。 首先是主体条件。构成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是达到了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也就是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诈骗罪的犯罪主体。这就意味着,只要是成年人,精神状态正常,都要为自己的诈骗行为负责。 其次是主观方面。诈骗罪要求犯罪人主观上是故意的,而且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也就是说,犯罪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欺骗别人,会让别人遭受财产损失,还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就像刚才说的有人以帮你赚钱为由骗你交钱,他要是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帮你,就是想拿走你的钱,那就是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然后是客体条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这里的财物包括各种形式的财产,比如现金、物品、房产等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能通过诈骗的手段去侵犯别人的财产所有权。 最后是客观方面。这要求犯罪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虚构事实,就是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来骗别人;另一种是隐瞒真相,就是把真实的情况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而且这种欺诈行为要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这个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自己的财产,最后犯罪人取得了财产,被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比如有人说自己有内部消息能买到低价的名牌商品,你信了把钱给了他,结果根本没有这回事,这就是典型的诈骗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所以,诈骗罪的构成是多个条件综合起来判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