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诉讼状与事实不符会有什么后果?
我是被告,原告在诉讼状里写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差太多了。我想知道他这么做会有啥后果,法律上对这种和事实不符的诉讼状是怎么处理的呢,会不会对他自己有不利影响?
展开


在法律诉讼中,诉讼状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和陈述案件事实的重要文书。如果原告诉讼状与事实不符,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后果。 从法律规定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证据、作虚假陈述。如果原告在诉讼状中故意歪曲事实,这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虚假陈述。 一旦法院认定原告诉讼状与事实不符,首先在证据采信方面,法院会根据查明的真实情况来对案件进行审理,不会依据原告虚假的陈述来判定案件。这意味着原告基于虚假陈述所主张的事实可能不会得到法院支持,其诉讼请求也可能会被驳回。例如在一些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原告夸大借款金额,法院在查明实际借款数额后,会按照真实的数额进行判决。 其次,对于原告故意作虚假陈述的行为,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比如,原告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在诉讼状中编造关键事实,严重干扰司法秩序,就可能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 此外,原告的这种行为还可能损害司法权威和司法资源。司法资源是有限的,虚假陈述会导致司法机关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明事实真相,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影响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实陈述案件事实。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