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根本违约会有哪些后果?


在探讨合同根本违约的后果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合同根本违约。合同根本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一方的过错,让另一方原本签订合同想要达到的目标无法达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当出现根本违约时,守约方可以依据此条规定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在合同解除后,对于尚未履行的部分就不用再继续履行了。如果已经履行了一部分,守约方可以要求恢复到合同没履行之前的状态,或者采取其他合理的补救办法。同时,守约方还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因为违约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即使合同没有解除,守约方也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比如要求违约方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或者对已经出现的违约情况进行补救,还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自己因为对方违约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总之,合同根本违约的后果主要包括合同解除、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以及承担违约责任等。守约方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地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