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扣分罚款但不拘留会产生什么后果?


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当发生肇事逃逸后仅被扣分罚款而未被拘留,可能会面临多方面的后续影响。 从交通管理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即便此次只是扣分罚款没拘留,但逃逸事实存在,一旦进入公安交通管理系统记录,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交通违法污点。在后续的驾驶证审验、换证等业务办理时,可能会受到严格审查,相关部门有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甚至有可能在符合法定条件下,随时作出吊销驾驶证的处罚。 在民事赔偿方面,肇事逃逸并不影响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也就是说,逃逸者依然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拒绝赔偿,受害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一旦胜诉,法院有权强制执行逃逸者的财产。 另外,肇事逃逸还可能对个人信用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体系。肇事逃逸这种严重违法行为可能会导致个人信用评级下降,进而影响到诸如贷款、信用卡申请、租房、就业等方面。一些金融机构在审批贷款或信用卡时,会查询申请人的信用记录,发现有严重交通违法记录可能会拒绝申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一些企业在招聘重要岗位人员时,也可能会对候选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审查,肇事逃逸记录可能会成为求职的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