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贷会有哪些后果?


放高利贷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从民事层面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放高利贷,超过法定利率标准的利息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例如,假如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那么四倍就是12%,超过12%的利息,借款人可以不用支付,即便出借人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会支持这部分利息诉求。而且,如果借贷合同本身存在其他违法情形,整个合同还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无效后,借款人应当返还借款本金,但对于已支付的超过法定标准的利息,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其次,在行政层面,放高利贷可能会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依据《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非法发放贷款等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放高利贷属于非法发放贷款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被吊销营业执照等。 最后,从刑事层面来讲,如果放高利贷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会面临刑事处罚。例如,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外,如果在放高利贷过程中,存在暴力催收等行为,可能会触犯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 综上所述,放高利贷不仅在经济上可能面临损失,还会面临行政和刑事方面的法律风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麻烦,建议人们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进行资金借贷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