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夫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何种财产制度、财产分配及相关事宜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下面为你详细阐述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首先,经过公证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具有更强的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意味着,在日后涉及财产纠纷时,公证书能作为有力的证据,证明双方对于财产约定的真实意思表示,法官一般会优先采信经过公证的协议内容。比如,夫妻双方在协议中约定某套房产归一方所有,经过公证后,在离婚分割财产时,该方就可以凭借公证书主张房产的所有权。 其次,公证可以增强协议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过程中,会对协议的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协议存在不合法或不合理的内容,公证员会要求当事人进行修改,从而使协议更加完善和规范。例如,协议中不能约定限制一方基本人身权利的内容,如限制一方的婚姻自由等,否则该部分内容将不被公证机构认可。 再者,公证后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具有一定的公示效力。虽然夫妻财产约定主要是夫妻双方之间的内部约定,但公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对外公示的作用。对于第三人而言,如果第三人知道该公证协议的存在,那么该协议对第三人也具有约束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约定财产各自所有,且该约定经过公证,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情况下,一方所负债务就只能以其个人财产偿还。 最后,公证还可以起到预防纠纷的作用。在公证过程中,公证员会向双方当事人详细解释协议的内容和法律后果,使双方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更清晰的认识,避免因对协议内容理解不一致而产生纠纷。同时,公证书具有较强的证明力,能够减少双方在履行协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争议。例如,夫妻双方在协议中对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约定,经过公证后,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减少了日后因财产问题产生矛盾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公证会带来多方面的法律后果,对于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以及预防和解决财产纠纷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