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不注销会有什么后果?


农业合作社不注销可能会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后果。下面我们从不同方面来详细阐述。 首先,从信用方面来看。如果农业合作社不注销,会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未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或者未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或者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情节严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他人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会严重影响合作社的信用评级,以后如果想再注册新的市场主体,可能会受到限制。对于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在三年内也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这种信用污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个人的商业信誉和未来的商业活动。 其次,税务方面也存在问题。不注销的农业合作社依然有税务申报的义务。即使没有实际经营活动,也需要进行零申报。如果不按时申报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长期不申报还会产生滞纳金和罚款,这些费用会不断累积,增加经济负担。而且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这会影响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征信,限制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金融业务。 再者,对于银行账户等相关方面。不注销的合作社银行账户会一直存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洗钱等违法活动,一旦出现问题,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同时,银行也可能会对长期不使用且不注销的账户进行限制或清理,这可能会给合作社遗留的一些财务处理带来麻烦。 另外,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如果合作社存在未了结的债务、合同纠纷等,不注销会导致这些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债权人依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合作社主张权利,相关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可能会被卷入法律诉讼中,耗费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农业合作社不经营后应及时办理注销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