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银行139万会有哪些严重后果?


当一个人欠了银行139万时,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首先,从民事责任的角度来看。银行会按照合同约定向欠款人追讨欠款。一般在借款合同中会明确规定还款的时间、方式等条款。一旦欠款人未能按时还款,就构成了违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意味着欠款人需要继续偿还这139万的本金以及按照合同约定产生的利息和逾期费用等。 银行通常会先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催收。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催收,欠款人仍然没有还款,银行可能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比如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催收。这些催收机构可能会频繁联系欠款人及其家人、朋友,这会给欠款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如果第三方催收也没有效果,银行可能会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理。如果银行胜诉,法院会判决欠款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欠款。若欠款人在判决规定的时间内仍未履行还款义务,银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强制执行阶段,会依法查询、冻结、划拨欠款人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欠款人的房产、车辆等财产。例如,如果欠款人有一套价值较高的房产,法院可能会对其进行拍卖,用拍卖所得款项来偿还银行的欠款。此外,欠款人的个人信用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银行会将欠款人的逾期信息上报到征信机构,这会在欠款人的个人征信报告上留下不良记录。在现代社会,个人征信报告在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欠款人今后想要申请信用卡、贷款等金融服务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查询其征信报告后,会因为不良记录而拒绝其申请。而且,在一些就业、租房等场景中,也可能会因为不良征信记录而受到影响。 除了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欠款人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如果欠款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数额达到139万,就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所以,欠银行139万无论是从民事还是刑事方面,都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欠款人应该积极与银行沟通,尝试协商还款计划,避免后果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