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后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是否生效?
我签了一份合同,后来发现这个合同是无效的。但合同里有解决争议的条款,现在真出现争议了,我就想知道,这合同都无效了,里面解决争议的条款还有没有效啊,能不能按这个条款来处理问题呢?
展开


在探讨合同无效后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是否生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合同无效的含义。合同无效,指的是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通俗来讲,就是这份合同从一开始就不被法律所认可,不能产生当事人原本期望的法律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规定:“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这一规定为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即使合同整体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仍然是有效的。 为什么法律会这样规定呢?这是因为解决争议的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或者合同出现问题时,为当事人提供一种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方法。如果合同无效就导致解决争议的条款也无效,那么当合同出现争议时,当事人就可能无法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来解决纠纷,这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 举个例子,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如果双方发生争议,将提交某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后来,这份买卖合同因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为无效。但是,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仍然有效。当甲和乙就合同相关事宜发生争议时,他们仍然需要按照仲裁条款的约定,将争议提交给指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综上所述,合同无效后,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是生效的。这一规定保障了当事人在合同出现问题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解决纠纷的途径,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