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有哪些陷阱以及如何防范?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了解可能存在的陷阱并掌握防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能有效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常见的合同陷阱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合同主体方面可能存在陷阱。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虚假身份或无实际履约能力的主体来签订合同。比如,对方可能使用伪造的营业执照、公章等,让你误以为他们是正规的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签订合同前,你一定要仔细核实对方的主体资格,查看其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并通过工商部门等渠道查询其信用状况。 其次,合同条款可能存在陷阱。有些合同条款可能存在模糊不清、歧义或者显失公平的情况。例如,对于产品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没有明确约定,或者约定的违约责任明显偏向一方。《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在签订合同前,你要认真审查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的地方要及时要求对方解释清楚,对于显失公平的条款要提出修改意见。 再者,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陷阱。比如,对方可能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变更合同条款,或者故意拖延履行合同义务。《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你要密切关注对方的履行情况,对于对方提出的变更要求要谨慎对待,要求对方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对方出现违约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合同担保方面也可能存在陷阱。有些不法分子会提供虚假的担保,让你误以为有保障。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接受担保时,你要对担保人的资格和担保财产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确保担保的有效性。 为了防范合同签订陷阱,你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在签订重要合同前,咨询律师的意见,让律师对合同进行审查和修改;二是保留相关证据,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各种书面文件、聊天记录、邮件等证据,以备不时之需;三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口头承诺,一切以合同约定为准。总之,在合同签订过程中要保持警惕,仔细审查,谨慎操作,才能有效避免陷入合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