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无力还款时法院会怎么处理?
我是一起民事纠纷案件的胜诉方,现在判决书下来了,对方是被执行人,但是对方说自己无力还款。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呢?我能不能拿到自己应得的钱?
展开


当被执行人无力还款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措施。 首先,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这包括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票等各类财产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如果经过调查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这并不意味着案件就此了结,只是暂时停止执行,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其次,对于确实没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法院不会采取过度的强制措施。但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比如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法院还可能会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等措施,以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还款义务。同时,法院也会积极推动双方当事人进行执行和解,协商制定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既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考虑到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