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单位不承认工伤员工该怎么办?


如果发生工伤,单位不承认工伤,员工可以这样做: 首先,及时申请工伤认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未在这个期限内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所以员工要注意这个时间限制,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 其次,提交相关证据。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供一系列证据。比如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像工作证、工作服、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还有医疗诊断证明和相关病历资料,这些能证明受伤的情况和与工作可能存在的关联。要是因特殊情况无法提供某些证据,也不用过于担心,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 ,而且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再者,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在工伤认定申请被批准后,员工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这一步很重要,通过鉴定能确定伤残等级和后续治疗费用等,从而为获得合理赔偿提供依据。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最后,寻求法律援助。如果单位仍然不承认工伤,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若自身经济困难,还能申请法律援助,会有专业律师提供帮助。 总之,员工在遇到单位不承认工伤的情况时,不要慌乱,按照上述步骤,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