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庭前调解的流程是怎样的?
我有个民事纠纷案子马上要开庭了,听说法院会先进行庭前调解。我不太清楚庭前调解具体是怎么个流程,比如从什么时候开始调解,调解过程中有哪些步骤,调解结果不满意又该怎么办,想了解下相关内容。
展开


法院庭前调解是指在案件正式开庭审理之前,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协商,以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诉讼活动。它能有效节省司法资源,快速解决纠纷。 庭前调解一般在立案之后、开庭审理之前启动。当案件立案后,法院经审查认为适合调解的,会告知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庭前调解,询问双方是否愿意参与。若双方都同意,调解程序便正式开始。 在调解开始时,法院通常会先由一名法官或法官助理担任调解主持人。主持人会核对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宣布调解纪律和程序,明确调解的目的和要求。接着,主持人会让双方当事人分别陈述案件的事实和自己的主张、诉求。这是让双方把心里的想法和事情经过说清楚的阶段。 然后,主持人会根据双方的陈述,对案件的事实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争议的焦点问题。之后,主持人会围绕争议焦点,从法律规定、情理等多个角度,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和说服,提出调解方案或引导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提出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就调解方案进行讨论和协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 如果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了一致意见,就会形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一般会明确双方达成的具体内容,比如赔偿金额、履行方式和时间等。双方当事人需要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法院也会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若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就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要是双方最终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就会按照法定程序安排开庭审理,对案件作出判决。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