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刻公章罪的犯罪构成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私刻公章罪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术语,在我国刑法中与之对应的是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下面分别对这两个罪名的犯罪构成条件进行分析。 首先是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主体方面,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也就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此罪。比如一个成年人,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只要实施了相关行为,都有可能被认定为犯罪主体。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私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是违法的,还去实施这个行为。比如张三为了在与他人签订合同的时候方便一些,故意找人私刻了自己公司的公章,这就是故意的表现。 客体方面,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活动的声誉,同时也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公司等单位的印章是其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凭证,私刻印章会破坏这些单位的正常管理秩序和信誉。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其次是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主体同样是一般主体。只要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能触犯此罪。 主观方面也是故意,即明知是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而故意伪造、变造、买卖。例如李四为了办理一些虚假的业务,故意伪造了国家机关的印章,这就是故意犯罪的体现。 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是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重要象征,私刻、伪造等行为会严重破坏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私刻公章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所刻印章的性质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如果只是单纯私刻公司公章,没有用于非法目的,可能不构成犯罪,但也违反了治安管理等相关规定;而如果私刻国家机关印章,不管是否用于非法目的,都很可能构成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