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除了共同犯罪还分为什么?


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从不同角度来看,犯罪有多种分类方式,除了共同犯罪外,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分类: 首先,从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不同来分,可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侵犯财产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军人违反职责犯罪。比如,间谍罪就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它危害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盗窃罪属于侵犯财产犯罪,它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就是按照这种分类方式来编排不同的罪名的。 其次,依据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可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比如,甲为了报复乙,故意持刀将乙砍伤,这就是故意犯罪。《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例如,医生在做手术时,因为疏忽大意用错药导致患者死亡,这就可能构成过失犯罪。《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再者,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可分为重罪和轻罪。虽然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的重罪和轻罪的划分标准,但一般在理论和实践中,法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可以视为重罪,法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可以视为轻罪。比如,抢劫罪一般会被认为是重罪,因为它严重危害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的危险驾驶罪则相对属于轻罪,一般处拘役,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