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信息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信息,有些感觉不太靠谱,但又不确定是不是虚假信息。我想知道法律上对于虚假信息是怎么界定的,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呢?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判断网上信息的真实性了。
展开


虚假信息,简单来说就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信息。它可能是故意编造的,也可能是由于疏忽等原因产生的错误信息。 在我国,对于虚假信息的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法律领域和具体场景来确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对于虚假信息的界定强调了‘故意’以及‘扰乱公共秩序’的特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故意散布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谣言,并且这种行为对公共秩序造成了扰乱,那么这个信息就可能被认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虚假信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里,涉及到虚假信息的罪名有很多,比如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虚假信息明确为虚假恐怖信息,并且需要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在商业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这里的虚假信息主要针对商业宣传方面,重点在于是否对消费者造成了欺骗和误导。 此外,在互联网领域,《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也对网络虚假信息进行了约束。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虚假信息的内容。这体现了在网络环境下,对于虚假信息的管理也有相应的规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