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诈骗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遇到了件事儿,有人说要给我介绍个大项目,让我先交一笔保证金,可交了钱之后这人就没了消息。我怀疑自己被骗了,想知道在法律上一般诈骗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这样我就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遭遇诈骗了。
展开


一般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从主观方面来看,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这意味着,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就打算将他人的财物据为己有,而不是暂时借用或者其他合理目的。比如,甲编造自己生病急需钱的虚假理由向乙借钱,实际上是想将钱用于赌博且不打算归还,这就体现了非法占有的故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在客观方面,行为人要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类。虚构事实就是编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比如声称自己有内部渠道能买到低价的热门商品,诱使他人付款;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真实情况,像卖家明知商品有重大质量问题却不告知买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只有当欺诈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导致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同时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时,才能认定为诈骗。 总之,认定一般诈骗需要综合考虑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同时结合相关的数额标准。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