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合同的准则有哪些?


签订合同的准则是确保合同合法、有效以及保障合同双方权益的重要依据。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签订合同需要遵循的几个主要准则: 首先是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意味着合同双方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无论双方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如何,在签订合同时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例如,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签订合同时,双方都应平等协商,不能因为一方规模大就强迫另一方接受不合理的条款。这一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中有明确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其次是自愿原则。自愿原则强调合同的签订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签订合同、与谁签订合同以及合同的具体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比如,在房屋买卖中,卖方不能强迫买方购买,买方也不能强迫卖方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再者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对等,不能显失公平。合同的订立、履行等过程都要公平合理。如果合同中一方承担的义务过多,而享有的权利过少,就可能被认定为显失公平。例如,在一份劳务合同中,如果劳动者工作强度大,但报酬极低,这就不符合公平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后是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要诚实守信,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不得欺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比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要如实告知产品的质量、性能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最后是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合同的内容和订立过程都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背公序良俗。例如,签订的合同不能涉及违法犯罪活动,也不能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总之,在签订合同时,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循这些准则,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