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犯罪的辩护要点是什么?


故意杀人罪,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故意去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 、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关于故意杀人犯罪的辩护要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从犯罪动机入手。要是能强调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动机,那么案件性质可能会往过失杀人方向转变,量刑也会相对轻一些。即便故意杀人的犯罪动机成立,也可以在动机形成的原因上做文章。因为通常情况下,正常人不会无缘无故杀人,犯罪动机的形成往往比较复杂,有一个起因、发生、发展的过程,仔细分析这个过程有助于还原真相,让法院做出客观的判决。 其次,要明确被告人到底是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伤害致死。从犯罪性质看,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另一类是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激化引发的。区分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致死,需要从作案工具、打击部位、力度、犯罪起因等方面考察,从中寻找辩护的突破口。 再者,需要统筹各个犯罪情节来提出辩护意见。犯罪情节中的犯罪动机、手段、对象、场所、后果等,在具体案件中能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危害性。虽然犯罪情节是酌定量刑情节,但却是适用刑罚的基础,律师在辩护时要认真甄别,提出有价值的辩护意见。 另外,评价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也很关键。主观恶性是被告人对自己行为及社会危害性的态度,能反映其可改造性;人身危险性即再犯罪的可能性,要从被告人有无前科、平常表现及悔罪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辩护律师应深入挖掘从轻、减轻的相关因素,争取好的辩护结果。 最后,还可以充分运用“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司法政策,争取不对被告人适用死刑。比如有自首情节、立功表现等情况的,除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的,一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相关概念: 故意杀人罪: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主观恶性:被告人对自己行为及社会危害性所抱的心理态度。 人身危险性:再犯罪的可能性。





